华盛顿奇才队的新秀球员卡姆·惠特摩尔(Cam Whitmore)最近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一件让他谈球吧官网倍感亲切的事:球队的主场——第一资本竞技馆(Capital One Arena)距离他出生和成长的家乡,马里兰州的奥克顿(Oakton)仅有约30分钟的车程,对于许多职业球员来说,背井离乡、长途奔波是职业生涯的常态,但惠特摩尔却拥有许多球员梦寐以求的“主场优势”。
惠特摩尔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下属的奥克顿社区,这里绿树成荫、社区宁静,距离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特区仅一隅之隔,从小,惠特摩尔就展现出惊人的运动天赋,他的中学时代在当地的知名篮球强校奥克顿高中度过,那时他已多次随队到华盛顿特区参加地区性和全国性的高中联赛。
“我记得高中时我们来DC打比赛,坐校车大概半小时就到了,有时候爸妈下班直接开车过来看我打球,结束后还能一起回家吃晚饭。”惠特摩尔在一次球队开放日中回忆道,如今作为奇才队备受瞩目的新人,他仍然住在离父母家不远的地方,“这让我在紧张的比赛和训练中依然能感受到家的支持。”
地理上的亲近性不仅为他带来心理上的安定感,更在实际层面提供了诸多便利,不同于很多新秀需要重新适应新城市、建立社交圈,惠特摩尔几乎是从一个“家”到了另一个“家”。
第一资本竞技馆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中心地带,自1997年建成以来,它不仅是奇才队的主场,也是华盛顿神秘人(WNBA)、华盛顿首都队(NHL)等多支职业队伍的比赛场地,更承办过无数大型演唱会和政治集会,但对惠特摩尔来说,这座球场的意义远不止于此。
“我人生中看的第一场NBA比赛就是在这里,”惠特摩尔笑着说,“当时我爸带着我和我哥,来看奇才对阵公牛,现在每次从球员通道跑进球场,我都会想起那时候激动的心情。”
惠特摩尔与这座球场的缘分早已种下,在他高中时期,就曾多次在这里参加州际锦标赛和表演赛,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,去年NCAA赛季期间,维拉诺瓦大学作客乔治城大学时,惠特摩尔也曾踏上这座球场作战。“那时候我从没想过,一年后我会成为在这里打球的主队成员。”
奇才队主教练也对这位本地新秀青睐有加:“卡姆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熟悉,他不需要花时间去适应球场、交通、天气甚至是球迷氛围,这种‘即插即用’的状态对于一个年轻球员的成长非常宝贵。”
职业体育的高压环境常常让年轻球员感到孤独和迷茫,但惠特摩尔几乎从未遇到过这类问题,由于家就在不远处,他的家人几乎场场必到,母亲总是坐在篮板后方第一百二十排的位置,父亲和哥哥则更喜欢靠近球员通道的座位。
“我每投进一个球,都能听到我妈的欢呼声,这简直太酷了。”惠特摩尔坦言,“即使某天我手感不好,赛后回到家,家人也不会一味谈论比赛,我们会一起吃顿家常菜,看我小时候的录像带,或者简单聊聊生活琐事,这种平衡让我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。”
除了家人的支持,本地球迷也对他展现出极大的热情,由于他本身就是“本地孩子”,奇才球迷早已将他视为自家子弟,每当他有精彩表现,现场播报员喊出“来自马里兰州奥克顿的卡姆——惠特摩尔!”时,全场总会爆发出格外热烈的掌声。
这种情感联系不仅体现在球场内,惠特摩尔积极参与特区及周边社区的篮球训练营和公益活动,与当地年轻球迷频繁互动。“我希望更多本地孩子能看到,梦想并非遥不可及,也许下一个从这里走向NBA的人,就坐在今天的观众席上。”
惠特摩尔的情况并非孤例,在NBA历史上,有不少球员为家乡球队效力的先例,例如洛杉矶的保罗·乔治、芝加哥的德维恩·韦德等,体育社会学研究者常常指出,本地球员往往更容易与球队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,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期待与压力。
奇才队总经理在选秀前夕就曾明确表示:“我们非常看重球员与城市的联系,卡姆不仅天赋出众,他对于华盛顿地区的归属感以及社区认同,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特质。”
从实际表现来看,惠特摩尔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,本赛季至今,他场均出战26分钟,能够贡献14.5分、5.2个篮板和2.1次助攻,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,尤其是在主场的比赛中,他的投篮命中率和正负值明显高于客场,可见“主场效应”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。
体育心理学家分析认为,熟悉的环境、亲友的助威、无需长途跋涉的体能优势,以及心理上的安定感,共同构成了所谓“主场优势”的基础,而对惠特摩尔这样家就在附近的球员来说,这种优势被放大到了极致。
尽管目前一切顺利,但惠特摩尔和他的团队也清醒认识到挑战的存在,本地球员的身份是一把双刃剑:在获得更多支持的同时,也意味着更多的曝光度和更高的期望值,一旦表现出现波动,批评的声音也可能来得更加猛烈。
“我从小就知道,要想在这里成功,必须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,”惠特摩尔说,“这里的球迷懂篮球,他们见过伟大的球员,比如吉尔伯特·阿里纳斯、约翰·沃尔,现在我也希望成为他们心中的一员。”
奇才队正处于重建阶段,球队管理层将惠特摩尔视为未来核心之一,能够在熟悉的城市、熟悉的球场,为从小就支持的球队效力,无疑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写照。
评论